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,为了挖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潜质,使青年教师对教学常规及原理产生深刻的理解,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能力的快速提升。我校在每学年都开展了“创新杯”的教师公开课教学比赛,此活动对规范课堂教学,继承和弘扬传统教学、新课标创新教学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价值和意义。我国当代教育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:“教育要走在社会发展的前面”,我校开展的这项教学活动,就是实现了它的价值和意义。以下是我从这几年我在学校开展公开课比赛的反思:
一、 公开课是展示教师专业技能的过程
老师开展公开课,最直接的目的是提供学习,得到讲授及锻炼的机会,从中学习并汲取他人的长处,积累课堂教学经验,从而达到个人教学技巧和能力的迅速提高。一些教师为了展示自己的个性,用尽心思,可谓绞尽脑汁。一方面筛选最能发挥自己水平的教学内容,另一方面又选择和自己配合最协调默契的学生。他们十分珍惜有这样的锻炼机会,问知、探讨、求教、谦学,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,查资料、做试讲、找铺垫。除了课外,几乎不放过所有能听课的机会,并注重在听课中认真记录,积累经验,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取长补短。以至在公开课进行过程中,一些教师的课堂就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。在公开课后的“反思”总结中,每个人都有大收获。
二、 在公开课教学中发现教师的闪光点
通过教学公开课,教师的优势也随之显现:有热情、有激情、有新意、有个性、有智慧。
首先,教师对所从事的专业教学有热情,并以其具有的年龄优势,与同学们有一种天然的默契。于此同时,语言上得相投使师生间的沟通十分顺畅。
其次,教师们急于释放所学知识的激情也难以抵挡,他们能很快捕捉学生求知心态和认知上的错误,并及时用自己曾有的学习经验去指导学生。加上学生对陌生教师的好奇与新鲜感,必然会形成课堂教学的佳境和良好气氛。
第三,由于各学科专业特点,想在教学效果上立竿见影是很难的,但是通过他们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,我们得以旁观侧析,如声音的统一、气息的贯通、舞姿的协调、弹奏与伴奏的流畅等。甚至有的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抓得很准、抠得细、使学生当堂受益,这不得不让我们感到教学创新的重要性,并为之感到欣慰。
第四,就艺术类专业教学,长期以来都在大方向一致的前提下,方法各异,但又殊途同归。在他们教学中,不仅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,各按所需地因材施教,同时还能各显招数,人尽其才。仅就声乐教师对练声曲目的选择及训练方法上,几乎都各不相同,充分展示了每个人的教学个性及青年教师的实力所在。
第五,一些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,善于引导学生思考,善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,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,善于科学而巧妙地把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,他们用心、用脑、用智慧,使师生距离更近,课堂教学效果更佳。
三、 公开课教学及课后点评引发的思考
听课及课后的点评,反映了教师公开课教学的成功,但也不难发现一些问题的所在。
1. 有的教案还不十分规范,表现为不写课题,大都没有巩固新课的环节。教学目的牵强并与教学内容相混淆。
2. 教学过程、环节不清晰,新课内容在时间分配上掌控不好,导致完不成任务,甚至拖堂。
3. 重难点界定模糊,重点不够突出,难点也未得到解决。
4. 缺少巩固教学环节,教学过程中,对新知识的巩固在时间和方法上都欠缺。对学生问题抓得不准或抠得不细,学生急老师更急。
5. 教师的示范少,只凭教师讲解,没有范唱,范奏等,必然得不到学生的回应和理解。
6. 教学中缺少互动,教师讲得多,学生参与得少。
7. 个别教师业务水平与学生实际水平相差甚远,可谓曲高和寡。
8. 个别教师讲错知识点。
9. 请学生操作乐器的过程中,忘记检查或强调乐器的使用方法,导致学生在操作时手势错误。
10. 歌曲演唱中,部分学生未唱准音,而老师一带而过未进行指正。
由此也不得不让我们对教师们的公开课堂引发一些思考:教学仅有激情、热情是不够的,达到目标才是想要的结果。要有细致的构思,知识讲授要准确、严谨。在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的同时还要及时解决问题,尤其是专业技巧课,教师发现问题的眼睛要“尖”,耳朵要“贼”,一旦发现问题还要有相应的对策解决。当然,教师有发现问题的眼力,但并非是非要找出问题不可,纠错时,也不可没完没了,最好尝试未雨绸缪,并防患于未然。
对学生在检课时出现的问题,尽量不打断、不急躁,更不要全盘否定。过后再一一道出并逐步解决,这也是教师教学修养之一。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之一是强调在课堂中的师生互动,因此要避免以往的教师讲授过多,学生参与甚少的旧模式。在专业技巧课中,“讲一句不如唱一句或弹一句”,有时候讲得太多,太深奥,太复杂,真的不如改变一下方式效果更佳。记得在几年前,我的一次乐理教学课中,我把乐理知识生搬硬套地在黑板上记录下来,然后讲解。课后我问学生听懂了没有?一半的同学都表示概念很模糊。反思后我改变了一下教学方法,从音乐歌曲中寻找可以衔接的乐理知识,结合歌曲或者音乐欣赏来讲解,从例子中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含义,课后的调查结果是:学会的同学达到了百分之九十。由此可见,“艺术”不仅在歌唱、演奏中表现,而是让理论知识也附带“艺术色彩”,才是真正的艺术修养。
四、公开课是青年教师成长和提高的必要途径
在青年教师公开课教学中,我们发现了人才,也对青年教师做公开课的教学意义有了更新的认识。
1. 做课不否认有“做秀”的成分,即秀出你最好的一面,好的课应该是既有展示又有启发,尤其对听者起到听、学、看、悟的作用。即让外行对所听的课有外延上的了解,对内行有专业上的提示,要避免做课仅仅是为了炫耀,或是求新求特。
2. 不要为做课而选择过大曲目,至少不能让学生感到吃力。学生现有程度与作品反差太大,会使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力不从心,效果不佳。
3. 教师做课的兴奋点足以让学生和听者引起注意,如重点难点的抛出,一堂课的黄金分割点的确立,即个中内容的选定,应引起每个做课教师的揣摩和界定。
4. 学生乐感的培养及良好的弹奏基础,是教师平日在教学中浅移默化逐渐渗透的结果。因此,注重平日的铺垫和积累,这比只在做课时追求完美更重要。
5. 公开课的设计应规范、细致。
五、 公开课教学要规范在前,创新在后。
在某些教师公开教学中,问题的出现大致分为三个方面,一是环节不够明确,规范性差。二是教学经验不足,三是过于追求教学上的创新。其中经验的不足将随着青年教师教学年限、教学阅历的增加会逐步积累和提高。而目前最为重要的是教学要先明确课堂教学环节应规范在前,创新在后。记得我在进行公开课《早操歌》的第一次试课时,把课堂规则忽略了,导致在课中,孩子们由于表现太活跃太兴奋,老师无法控制课堂纪律。在随后的试教中,我在上课开始就用一分钟的时间说明了课堂规则,并以每小组为单位进行各方面,包括纪律的比赛。结果每个组的孩子都想拿第一,兴奋过后能自主地控制情绪了。
在各学科教学中都有其自身的教学常规,而教学过程、环节都不能违背一些教学规律。即便在课程改革,提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的今天,也不能因求新而造成课堂使命迷失。我们不提倡华而不实的创新,更不提倡没有规范为前提的教学创新,教学环节的松散会导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,换言之,没有常规教学为课堂教学保驾护航,没有规范教学为前提的创新,必然使教学偏离科学培养人才的轨道。
如何让青年教师先学会在常规教学中正规行走,然后再创新教学,在课改中大显身手?除了要了解所教学科的课程性质,课程标准,教学常规外,还要注重提高教学能力,而教学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。
六、 学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
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。它不仅是个体完善、发展的基础,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。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创造力的研究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。近十年来,我国学者对此领域的研究不断加强并且日益扩展,特别是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已成为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。作为一名音乐教师,我们不断尝试和反思如何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,成为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。
1.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方法。创造型教师注重启发儿童的思维,鼓励她们自己去发现问题,提出假设并去亲自实验,即培养孩子主动探索,自我创造的意识。如在音乐课中,我在演唱或者打击新乐曲中,故意唱错音,或者打错节奏,请学生来发现指正或者自己创编出比老师更好的乐曲。
2. 放弃权威态度,倡导相互协作、相互支持、相对自由的良好气氛,使集体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。每次我在上课时,我都用和蔼的笑容面对孩子,这个举动避免了孩子从内心对老师的惧怕、不合作等心理现象,因为和谐的氛围是点燃创造力火花的必备条件之一。
3. 鼓励学生独立评价,用自己的标准对他人的想法、观点及所取得的结果进行评价。独立的评价能力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。我经常在请学生上台表演后,请个别同学进行点评,这时便激起了孩子们的各种想法,“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该这样表演更好”创造力便在不知不觉中萌芽了。
4. 重视提问。创造型教师对儿童的提问往往表现出很有兴趣,并认真地加以对待。同样,她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也不是简单地重复教学内容,而是一些能刺激学生积极思维,以寻找多种答案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。
5. 重视培养学生的挫折耐受力,这是进行创造性活动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。许多高年级学生在音乐课中进行短曲创编,结果往往不令人满意,不是节奏不对,就是会出现一些基本的乐理错误,表现出基本功不够扎实等现象。这时老师不是严声厉喝,而是耐心指导修正,鼓励表扬。这样才不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和兴趣,创造力往往也是在经历多次失败后才突现的。
以上是本人通过观摩、开展公开教学得到的一点点启示。作为一位音乐教师,我们经常在区、街道及学校的公开课中学习并记录许多老师的辛勤结晶,受益匪浅,感受颇多。通过听课、评课“收获与困惑并存,喜悦与阵痛交织。”希望我的这些反思和感受能带给其他教师一些启发,谢谢!